>> >>
全自动肝胆肠胃功能中西医检测仪

全自动肝胆肠胃功能中西医检测仪

什么是健康和亚健康

不少人认为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也有人认为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就是健康。有人戏谑说:吃光花光,身体健康!词典解释说:“身体各组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病”就是健康。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很不全面。

现代医学经过全面研究和长期的观察总结,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病,也不仅指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正常,还应该包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正常的心理、完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很有道理的:不能够设想一个虽然不生病,但一天到晚郁郁寡欢的人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不能设想一个生理功能虽然正常,但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总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人会是一个健康的、健全的人。

看来要想达到真正健康,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炼就出强健的体魄,还应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与人格,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训练。这些都做到了,您就是真正的健康人了!

什么是亚健康全息量子经络检测仪

亚健康全息量子经络检测仪是利用中医传统医学理论结合全息胚生命现象理论及量子生物物理自然生理反馈反映理论,通过中西医双向分析系统转换技术,将所提取生物信号转换成数位话生物电磁性讯息,并通过计算机将所提取的信息以图文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的一套专业性的诊断工具。本仪器因其具有检查方法简便,准确率高无辐射及即时性强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适用于人体健康普查工作。

 

全息理论从胚胎学观点看,由于在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为体细胞的过程中,DNA经历了半保留复制过程,所以体细胞也获得了与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发育成一个新机体的潜能。这在植物界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在吊兰长出软藤的末端或节枝处,可以萌发出一棵棵完整的植株。又如切下一块长芽的马铃薯,便可培育出一棵马铃薯,而更有力的证据是用胡萝卜的一个分离细胞或细胞团成功地培养成一棵胡萝植株。在动物界也可发现许多证据,如出芽繁殖,全息学说认为,每一个机体包括成体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组成的。任何一个全息胚都是机体的一个独立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或者说,机体的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就是一个全息胚。在每个全息胚内部镶嵌着机体各种器官或部位的对应点,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画出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定位图谱。全息胚犹如整体的缩影。这些对应点分别代表着相应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们看做是处于滞育状态的器官或部位。在全息内,各个对应点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但是每一个对应点的特性都与其对应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学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处于某种滞育阶段的胚胎。因此,其内不仅含有全身的遗传信息和生理信息,而且在病理条件下,全身或局部的病理信息,也相应地会出现在全息胚或其对应点内。

 

量子学是由美国人威廉博士所发现,他也是当今量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威廉博士以量子物理学及混沌数学为基础,研发人体超速扫描,其将人体内各种细胞及物质的既有波动加以数码化,结合电脑精确超速的运算,在无需扫描、X光及抽血、验尿之常规体检取样的情况下,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就得出了被测人体的多项物质的电子讯息及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其检测范围之广泛及结论之精确,绝非一般传统实验所办到。量子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当我们人体的身体器官发生病变时,细胞已先于生理症状出现变化,但传统化验在此阶段是较难测出问题来的,传统医学将人体的器官病变分为两个阶段(初步阶段病理性反映阶段),传统医学在疾病的初步阶段是无法检测,只有当细胞已转化,细胞膜开始破裂及变坏,这阶段身体器官已经形成病理状态及细胞恶化,症状也很明显时,传统的化验仪器才能够检测出异常值。而量子检测却能在第一阶段检查出众多来自身心方面的潜在危机,因而可以有效的预防慢性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发生。

量子物理医学的发展将现代医学从细胞的层次推进到了构成人体的基本微粒子---量子的层次,并且因为量子医学的发展也为治愈当今世界众多的"不治之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量子物理医学理论认为,疾病的形成过程是首先人体身心表现出健康愉快的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阴阳平衡”时是我们人体的最佳状态,但当人体受到各种客观原因的影响身体内的各组织细胞发生变化,从细胞到器官,有规律的进行恶性讯息传导,当通道发生了信息混乱及恶性破坏时,我们的身体与情绪将出现异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细胞损伤及器官的异常,疾病就随之产生,情绪也将发生变化。量子医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无法测出体内细胞的量变病化程度的缺陷,所以量子医学的发现又被现代医学界称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Ø注意事项

修改建议

主要对建议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以便检测结果更适合客户自身的要求。

依次点击各按钮(如下图),进入建议和专家建议修改以及美容建议修改窗口。“修改建议”比较简单,进入后直接编辑修改“建议”栏目就可以了(注意及时保存)

1)是否启用专家建议按钮

 

 

 

如果启用,则会在“取得报告”的窗口出现“专家建议”按钮,如果不启用,则不会显示这个按钮。

 

2)启用几个专家建议栏

 

 

如果启用1个,则下面图中“专家建议1”将可以编辑,如果启用2个,则下面图中“专家建议1”、“专家建议2”都可以编辑

 

3)修改标题

 

 

如上图,可以修改“专家建议1”、“专家建议2”的标题,在出报告的时候标题会按你所填写内容显示。

 

4)是否区分虚实

 

 

主要是根据专家建议的内容决定的,如果针对经络的虚、实有不同的建议则选择“是”,否则选择“否”

 

5)专家建议的条数

下面有区分虚实和不区分虚实两种分别说明:

 

 

 

 

 

   6)当同一条经络虚实同时被选中,是否只选择最重的(注:只对区分虚实的选项有效)

 

 

 

同一条经络有可能左侧在实,右侧在虚,如果上图选择的是“是”,则只会选出最

 

重的作为结果,而忽略到另一个。

注:当不区分虚实时此选项无效

 

单击工具栏上的“参数设置”按钮后,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便可对仪器的“灵敏度”、“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被检测人和气候环境。

 

 

 

 

 

 

 

 

 

 

单击工具栏上的“帮助”按钮后,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主要包括一些判读的基础知识,以及十二经相关疾病中西医对照表。

检测方法

 


 

检测共使用24个穴位点,十二经脉各取一组,穴位一定要探测准确,否则将会影响到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11、足少阳胆经取定丘墟,位在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4、手太阳小肠经取腕骨,定位在手背尺侧,豌豆骨前凹陷中;

 

7、足太阴脾经取太白,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6、手阳明大肠经取定位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9、足少阴肾经取太溪,定位在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5、手少阳三焦经取阳池,定位在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8、足厥阴肝经取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凹陷中;

 

10、足太阳膀胱经取束骨,定位在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

 

12、足阳明胃经取定位冲阳,在足背高处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上3寸(约合被检测者本人4个手指的宽度)。

1、手太阴肺经取太渊,定位在掌后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Ø检测操作程序

  1. 电脑电源未开时检查电脑、感应器、打印机等设备是否连接良好,检测仪探头必须插紧;
  2. 测量记录被检测者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等)
  3. 开机并检查电脑、感应器、打印机等设备是否运行良好;
  4. 提示被检测者摘除体外所有金属物品及通讯器材;
  5. 用蘸有生理盐水(0.9%)棉球在被检测者的待测穴位及左手掌心上擦试一遍,棉球湿度适中;
  6. 协助被检测者将被动电极板轻握在其左手掌心上,操作员戴上薄膜手套;
  7. 关闭所有其它应用程序,打开[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专家]进行检测。
  8. 检测中,不应接触被检测者的皮肤,手持探测棒应自然压力,不应抖动。

9、检测完毕清理器材,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Ø检测室工作制度

  1. 检测室应保持整洁、安静,注意用电安全。
  2. 检测前,除去被检测者身上金属及通讯器材,并妥善放置。
  3. 配戴心脏起搏器者,不宜进行检测。
  4. 上班时,检查电源、检测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5. 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免损坏检测系统。
  6. 下班时,切断电源,整理所用的器材及检测仪器,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1. 检测前两天不喝酒、咖啡,不吃保健品,尽量不吃药。
  2. 检测前两天生活规律、睡眠正常。
  3. 剧烈活动后,休息一至两个小时后方可检测。
  4. 检测宜在半空腹进行。
  5. 衣着宽松、保暖。
  6. 检测前摘除身上金属物品及通讯器材。
  7. 检测时身心放松,不要讲话。

Ø检测技师职责

  1. [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专家]检测技术至精至微,必须努力、虚心学习,积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检测技术。
  2. 工作时心态平和,态度和蔼,以关爱之心对待被检测者,操作认真、规范,取穴准确。
  3. 检测前,做好被检测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的测量及有关项目的登记工作。

 

 

判读基础知识

判读须知

◆如果有药物或保健品功效的干扰,部分疾病有可能检测不出来。

◆如果疲劳过度或休息不好,检测结果将出现大量的假阳性(不准确)。(尤其是年青人因    情绪、睡眠、休息等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人体是动态的,由于饮食起居、情志等多种原因都可能造成机体的不平衡,所以每次测的结果不尽相同。

◆此报告仅供解读时参考,不做病理分析

判读程序

柱状图(是对特异经络的病程性质及当前程度进行初步的认识)---->经络表(是了解异常经络的主要器官组织及异常单经可能引起的疾病)---->健康报告(客观了解被检测者的身体状况并得出健康结论)---->生理症状(以询问被测者生理反应的形式对健康报告中可能有的疾病结论进行确认)---->综合分析并给予健康建议.

柱状图解读

任何一条经脉均来自一个对应的脏腑。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验证来看,本经数据反应对应脏腑的疾病,灵敏度和符合率均较高,尤其是左右两侧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相表里的经脉同时出现在某一侧的高能量状态或低能量状态可以组合,而且是一种主要的组合。

常用经络组合判读

1、健康尺:经过经络自动反射检测分析后,每位被检测者会出现属于他自已的健康尺,它通过五个能量分区来衡量各经脉所属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注:H1、H2中的H是英文单词High(高)第一个字母的大写。L1、L2中的L是英文单词Low(低)第一个字母的大写)。

2、低能量区:指经络能量值低于L2,提示慢性病(包括内分泌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3、相对低能量区:指经络能量值介于L1和L2之间,提示其为亚健康状态(多提示慢性病的疾病发展转归的过程)。

4、高能量区:指经络能量值高于H2,提示急性病(包括高代谢状态疾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5、相对高能量区:指经络能量值介于H1和H2之间,提示急性亚健康疾病(提示疾病的发展、转归的过程)。

藏象图表解析

体能

1、体能的含义:

即所有经络能量的平均值,为评估个人的元气状态。

元气亢奋55以上,神经活动旺盛、易消耗元气;

元气虚弱25以下,各脏腑机能下降、精神忧郁倾向。

2、体能的正常值: 正常范围 25 -- 55

3体能的临床意义:

正常体能:25—55

① 身体抵抗力与补偿调适机能正常。

② 生理功能运作正常。

③ 对压力或病变有良好的抵抗力适应力。

④ 即使某些病人处于急、慢性病状态,其病况轻微,有良好的恢复能力。

⑤ 营养状态良好。。

平均体能:大于55以上者,则表示有下列情况:

① 对外界的抵抗力与补偿适应机能亢进表示机体处于失调状态(例如急性病毒感染)。

② 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反映急骤机体内在的失衡。

③ 神经活动过于旺盛状况(有些患者有易汗的现象)。

④ 精神活力过于旺盛状态。 

平均体能稍减,20-24者,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 抵抗力与补偿调适机能稍微下降。

② 生理或心理处于轻度疲劳状态。可能是压力或过度劳累后没有足够的休息和补偿。

③ 急性病变或慢性病轻度的恶化状态。

④ 对气候或环境变化产生过敏或调适不良,有衰弱的表现。

⑤ 慢性病的表现。

⑥ 营养状态略为不足的现象。

⑦ 轻度自然退化的现象。

平均体能中度下降,17-19者,可能有以下情况:

① 抵抗力与补偿调适机能中度下降。

② 生理或心理处于中度疲劳状态。可能是压力或过度劳累后没有足够的休息和补偿。

③ 急性病变或慢性病中度的恶化状态。

④ 对气候或环境变化产生过敏或调适不良,有衰弱的表现。

⑤ 慢性病的表现。

⑥ 营养状态中度不足的现象。

⑦ 中度自然退化的现象。

平均体能显著下降,小于17者,有以下情况:

① 抵抗力与补偿适应机能明显下降。

② 严重急性病程之后的状况。

③ 沉重的压力、免疫冲突、或生理负荷之后,机体出现明显的衰弱现象。

④ 病程明显恶化的现象。

⑤ 生物体内的代谢机能衰退或慢性疾病。

⑥ 营养状态明显不良。

⑦ 明显自然退化的现象。

⑧ 如果重复测量仍然处于明显下降的能量状态须排除肿瘤的倾向。特别注意:当脾经、三焦经重复检测后仍处于异常状态则需排除肿瘤的可能性。

阴/阳比值

1、阴/阳比值的含义:

(1)阴/阳比值用于评估脏(心、肝、脾、肺、肾、心包)和腑(大肠、小肠、胃、胆囊、膀胱、三焦)之间的气血状态及全身代谢状态。

(2)如阴盛阳虚,比值在1.2以上,机体代谢下降、怕冷、疲倦等。

(3)如阳盛阴虚,比值在0.8以下,机体代谢加快。例如:发炎、甲状腺疾病、荷尔蒙分泌失调

2、阴/阳比值正常值:0.8-1.2

3、阴/阳比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1)阴虚阳亢(<0.8)时,新陈代谢能量运作增加,可能有下列情况:

② 自律神经失调,即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亢进

③ 有发炎现象。可能有某些器官受外邪的影响产生炎症反应。

④ 过敏性的发炎反应状态

⑥ 荷尔蒙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现象。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传统医学观点:阳亢或阴虚阳亢。即阳(腑)的气血充盈大于阴(脏)的状态。

(2)新陈代谢的能量运作下降(>1.2)。有下列可能:

① 自律神经活动下降。

② 肌力减退

③ 中毒现象

④ 过度运动压力或劳累后的现象。

⑤ 过度饮酒或服用某些刺激神经代谢的药物,继发兴奋状态后的疲劳状态。

⑥ 急、慢性病消耗代谢能量后的现象

传统医学观点:阳虚或阴盛阳虚。即阳(腑)的气血状态低于阴(脏)的状态。

上/下比值

1、上/下比值的含义

(1)上下为评估个人精神活动状态,评估脑部的精神、神经活动状态及上、中、下三焦之状态。

(2)上盛下虚:1.2以上。头重脚轻。现象为上火、焦躁不安、口臭、腰脚无力;

(3)上虚下盛:0.8以下,头轻脚重。现象为头昏、忧虑、悲观、胸闷。

2、上/下比值的正常值:为0.8—1.2。

3、上/下比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1)精神衰弱状态(<0.8)。

表示精神衰弱会出现倦怠及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的表现。即精神、神经与器官之间失去了良好的控制和协调力呈现虚弱表现。思考力较不能集中,有记忆力下降的情形。

传统医学的观点:上焦脏腑经络气血空虚,下焦相对地偏旺导致阴阳两气与整体的平衡失调,气血上下呼应关系破坏。常见于心气虚或心血虚等气血不能上达于体海的状态。

(2)精神压力状态(>1.2)。

表示精神出现亢奋状态,甚则有些焦躁、易怒与不安的感受,脑细胞活动呈现旺盛状态,情绪压抑不适。

传统医学的观点:上焦脏腑经络气血旺盛,下焦相对地偏低导致阴阳两气与整体的平衡失调,气血的上下呼应关系破坏。常见于心肝火气等气血上窜的情形,或肾虚水不济火的心火亢盛状态。

左/右比值

指左侧经脉能量值总和与右侧经脉能量值总和的比值,正常范围0.8~1.2。左/右比值异常(>1.2或<0.8)表明:筋骨不利,疼痛症,如合并血压问题,易中风。左/右比值对判断骨骼、肌肉及运动神经系统某些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最大值/最小值比值   

指左右手足三阴三阳经络数据中最大一组数值与最小一组数值的比值,用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即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协调或功能失调。

其正常值范围为≤2,表示人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协调。

当最大值/最小值比值>2时,表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表示被检测者易使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加重或加速上述系统疾病发生、发展。植物神经系统受大脑皮质活动影响,因此,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异常与上/下比值异常同时存在,对判断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有重要价值。同时,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异常与阴/阳比值密切相关,当阴/阳比值>1.2时,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异常多属于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当阴/阳比值<0.8时,最大值/最小值比值异常多属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因此,阴/阳比值很不稳定,正常值0.8~1.2这一数据判读时要具体分析。45岁以上的中年女性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多由内分泌失调所致。

判读的基本原则

组合应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组合是正确判读的基础,但不是判读的唯一条件。

    在判读实践中,十二经数据或组合,应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体能、阴/阳比值、上/下比值、左/右比值、最大值/最小值比值以及脾经和三焦经的情况,综合分析,判读才能更准确。

询问被检测者的病史和生理状态表现,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疾病的判读必须要结合被测者的生理状态,当经脉异常信息数据在诊断过程中出现提示信号,但不能肯定结论或不能确定该数据值具体代表那种疾病时,就要通过生理症状图表中的生理反映提示,通过询问被检测者的生理症状结合鉴别诊断要点加以区别,才能提高判读的准确性。

在报告单上显示的异常信息数据较多的情况下,判读应突出重点,把被检测者的主要问题或重点疾病判读出来,并加以指导。

 

 

 

西医检测系统使用的基本要领及应用

 

软件安装说明

一、软件安装

1、先将光盘放入电脑光驱,打开光盘双击                 

文件,先安装USB驱动安装。

 


 

2、USB驱动安装完成后,再点击                 文件安装。

 

3、量子健康检测系统安装完成后,桌面会出来12项检测系统图 标。再点击光盘里的升级文件                     桌面出现24

 

这个图标后,才表示软件全部安装完毕。

4、如果您购买的机器是带心血管检测系统的,请点击安装光盘点的心功能软件。

       5、软件安装完成后将仪器和电脑连接上。

       6、参见光盘里的软件安装演示。

二、端口调换

     1、此软件只识别COM1的端口,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就是因为端口的问题。

 

 

2、如何更改端口请看光盘里面的                          

 

三、仪器使用方法

1将手柄线分别插入全息速律输出和检测数据输出手插口。

2、复位键是测试仪器信号使用的,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信号中断可按一下复位键。

3、插USB线时请注意插口的方向,如果插不进去不要用力插会损坏仪器,如果因此造成仪器损坏后果自负。

四、检测方法:

1.检测前,被检测者应休息5分钟,以使心情平静。

2.检测时,先用湿的棉球擦试左手手心,右手的第二掌骨部位,以使检测到的信号较强,便于波形调整与采集。

 

 

 

 

 

 

 

 


 

               左手图                      右手图         

3.左手握住全息速律手柄,右手戴上检测数据手柄(见上图)。

4.在采波时,应嘱咐被检测者呼吸平稳。

5.同一人历次检测,建议采用同一姿势。

五、全科软件使用:

1.开机后双击检测图标进入主画面,用户名(1)密码(2)注册码(20个数字3)。

2.单击主画面任意处进入检测主画面。

3.单击选择科目进入科目总目录,单击所需检测的科目进入检测所需画面。

4.单击“开始检测”进入下一步,输入患者相应文字信息并将传感器放入患者相应部位后依次单击“确认”确认开始进入下一步(开始检测)。

5.单击停止检测,依次选择相应项目以供选择(中医辨证分析、检测报告、西医数据分析、检测报告,中西医处方,以及打印报告单等)。

 

六、检测原理(电脑配置的要求):

1.主机:pentium  166MMX 以上.

2.32mb 以上,Win98/NT 建议使用64MB内存。

3. 硬盘:基本安装约占180MB。

4. 操作系统:Win2000\XP/NT4.0

5.声卡:16位兼容优质声卡。

6.显示方式:建议 1024*768象素,32位真彩色。

7.通讯端口:硬件传感器连接串行口1(COM1)

8.环境湿度10-40%。

9.转速4200-10000 RPM。

10.二次安装需将原程序全部卸载,否则系统发生冲突无法安装。

 

七.注意事项:

  1. 先把软件装好后再把仪器连接到电脑上。
  2. 在电脑开关机时要把仪器与电脑断开。

 

诊断要领详解

一、心脑血管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实际测量值

生物电值

血液黏度

48.264 – 60.371

54.461

564μА/Ω

胆固醇结晶

56.749 – 67.522

686.038

812μА/Ω

血脂

0.481 –0.843

0.76

831μА/Ω

血管阻力

0.327 – 0.637

0.693

62μА/Ω

血管弹性

1.672 – 1.978

1.263

151μА/Ω

心肌血液需量

0.192 – 0.412

0.367

31μА/Ω

心肌血液灌注量

4.832 – 5.147

4.159

600μА/Ω

心肌耗氧量

3.321 – 4.244

2.867

352μА/Ω

每搏心搏出量

1.338 – 1.672

0.369

55μА/Ω

左心室喷血阻抗

0.669 – 1.544

0.837

156μА/Ω

左心室有效泵力

1.554 – 1.988

1.446

467μА/Ω

冠状动脉弹性

1.553 – 2.187

1.354

329μА/Ω

冠状动脉灌注压

11.719 – 18.418

13.096

2280μА/Ω

脑血管弹性

0.708 – 1.942

1.141

315μА/Ω

脑组织供血状况

7.138 – 21.396

2.467

290μА/Ω

脑细胞记忆指数

5.733 – 7.109

5.289

62μА/Ω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血液黏度:      48.264-60.371(-)  60.371-65.645(+)  65.645-70.673(++)  >70.673(+++)

胆固醇结晶:    56.749-67.522(-)  67.522-69.447(+)  69.447-74.927(++)  >74.927 (+++)   

血 脂:         0.481-0.843(-)    0.843-1.469(+)    1.469-1.692(++)    > 1.692(+++)   

血管阻力:      0.27-0.637(-)     0.637-1.343(+)    1.343-1.557(++)    > 1.557(+++)

血管弹性:      1.672-1.978(-)    1.672-1.511(+)    1.511-1.047(++)    < 1.047(+++)

心肌血液需量:  0.192-0.412(-)    0.412-0.571(+)    0.571-0.716(++)    > 0.716(+++)

心肌血液灌注量:4.832-5.147(-)    4.177-4.832(+)    4.029-4.177(++)    < 4.029(+++)

心肌耗氧量:    3.321-4.244(-)    4.244-5.847(+)    5.847-6.472(++)    > 6.472(+++)   

每搏心搏出量:  1.338-1.672(-)    0.647-1.338(+)    0.139-0.647(++)    < 0.139(+++)

左心室喷血阻抗:0.669-1.544(-)    1.544-2.037(+)    2.037-2.417(++)    > 2.417(+++)

左心室有效泵力:1.554-1.988(-)    1.076-1.554(+)    0.597-1.076(++)    < 0.597(+++)

冠状动脉弹性:  1.553-2.187(-)    1.182-2.187(+)    0.983-1.182(++)    < 0.983(+++)

冠状动脉灌注压:< 8.481(+++)      8.481-11.719(++)  18.418-21.274(++)  >21.274(+++)

脑血管弹性:    0.708-1.942(-)    0.431-0.708(+)    0.109-0.431(++)    < 0.109(+++)

脑组织供血状况:7.138-21.396(-)   5.219-7.138(+)    3.214-5.219(++)    < 3.214(+++)

脑细胞记忆指数:5.733-7.109(-)    4.201-5.733(+)    3.149.-4.201(++)   < 3.149(+++)

 

血液粘稠度(N):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是指血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力。

高粘状态: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血液的粘度高,血液流动就受到影响,所以高血压的病人,高粘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如可能出现中风等现象;冠心病的病人高粘状态,就容易出现心肌梗塞等现象。

早期主要表现: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②午餐后犯困;③蹲着干活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很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胆固醇结晶:是正方形,缺一个小角的结晶体,在血液中很少成为一个平面,而是成堆形成,也可单独存在。

增高:当成堆多量时,可视为胆固醇增高,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瘀阻型胸痹,痰浊雍塞型胸痹。一般表现为出现脑力与体力衰退。出现主动脉弹性降低的相关表现:如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等。

降低:见于免疫力降低,营养失衡,此时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及气阴两虚型胸痹,阳气虚弱型胸痹.

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脂类物质都需经进血液运转于各组织之间。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高血脂:高脂血症就是一般人常说的“高血脂”,医学上的定义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疾病。 高血脂症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类:(1)原发性,属遗传性代谢紊乱,相对后者少见。(2)继发性,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饮酒、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单纯的高脂血症常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但若血脂增高时间较长,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则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等,可出现其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极少数患者可出现黄色瘤、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等。

降低:临床上很少见单纯性的低血脂。而引起低血脂的原因以营养不良多见,但也有其他代谢疾病可导致,低血脂一般伴有低血压及低血糖。

(1)伴有低血压的低血脂症,头晕是其主要表象,并且以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主要表现是在改变体位,如突然站起或蹲下时,出现头晕。
    (2)伴有低血糖的低血脂症表现为四肢无力等症状。

血管阻力:与血管的长度呈正比,与血管的口径成反比。

血管阻力增高:见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

轻度高血压及心脾两虚型不寐,痰热内扰型不寐主要表现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血管阻力减低:见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降低,轻度低血压,阴虚火旺型不寐。主要表现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血管弹性:是指心脏收缩排血时动脉血管弹性扩张的程度。

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轻度增大,血压稍高。及阴虚火旺型不寐等证。血管弹性减低。见于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心血瘀阻型胸痹,阳气虚衰型胸痹等证。   

心肌血液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的血液灌注需求量。

心肌血液灌注量:是指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流的每分钟实际血液量。如果心脏每分钟的血液灌注量不足就会造成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心肌耗氧量:心脏每分钟耗氧的毫升数。

影响因素:3个方面。

(1)心率。心率快,HOV大。

(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强,HOV大。

(3)心肌收缩时间。收缩时间越长,HOV越大。 所以,耗氧低,做功高,为最佳状态。

每搏心搏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左、右心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心舒末期容积(即心室充盈量)约130~145毫升,心缩末期容积(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血量)约60~80毫升,故搏出量约65~70毫升。搏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之比称为射血分数,安静时约50~60%,心肌收缩力越强,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有:心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等。

左室喷血阻抗:是反映左心流出通道阻力状况的指标。

影响因素:(1)流出通道有无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等都可引起VER增大。

         (2)流出通道无病变,但主动脉血液排空速度缓慢,VER增大。

         (3)整个血管阻力大。

左心室有效泵力:反映左心有效搏血的收缩力量。

中国人正常情况:1.8/泵压左右。泵力低,收缩得不好,心肌纤维可能有问题。泵力高,收缩力强,射血量多。

影响因素:4个方面

(1)心室的充盈程度。在弹性范围内,充盈程度越大,收缩力越强,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超过限度,心肌拉大,反而收缩力降低。所以恰当的充盈程度是影响收缩力的一个因素。

(2)有效循环血量(回心血量 BV)。回心血量少,充盈不足,收缩力小;回心血量多,充盈较好,收缩力大。

(3)心肌本身的功能状况。心肌有无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心肌弹性变差,收缩力就变小。

(4)心肌本身的供血、供氧是否正常。供血、供氧不足,心肌收缩力也就变小。

冠状动脉弹性: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王冠的动脉就是冠状动脉。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命活动,保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维持正常血运,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疾病称为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有5型: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

2、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

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冠心病)。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5、猝死型。

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脏冠状动脉供血时的压力,受舒张压和左房压影响。心肌完全缺血,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脑血管弹性: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硬化了的脑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过量饮酒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又容易发生脑出血。  大量饮酒后,血中酒精浓度半小时可以达到高峰。酒精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

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症、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组织供血状况:脑组织供血主要是靠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供应,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脑细胞记忆指数:表示脑细胞的损伤程度,用于判定老年人因脑血栓或出血给大脑造成损伤程度,表示脑细胞的质量好坏,用于判定成年人睡眠质量充足与否,是否存在记忆力下降、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症的情况。

 

胃肠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实际测量值

生物电值

胃酶分泌系统

65.847 – 67.234

59.783

2899μА/Ω

胃蠕动功能系数

59.425 – 61.213

56.325

1260μА/Ω

胃吸收功能系数

34.367 – 35.642

31.782

4149μА/Ω

小肠蠕动功能系数

133.437 – 140.476

141.46

6672μА/Ω

小肠吸收功能系数

4.572 – 6.483

3.967

97μА/Ω

参考标准: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重度异常                                                                                                                                             

胃酶分泌系数:    65.847 – 67.234(-)      65.847-60.347(+)

                  60.347-56.236(++)      <56.236(+++)

胃蠕动功能系数:  59.425-61.213(-)       57.729-59.425(+)

                  53.103-57.729(++)      <54.103(+++)

胃吸收功能系数:  34.367-35.642(-)       31.467-34.367(+)  

                  28.203-31.467(++)      <28.203(+++)

小肠蠕动功能系数:135.437-140.476(-)     128.749-135.437(+)

                  125.321-128.749(++)    <125.321(+++)

小肠吸收功能系数:4.572-6.483(-)         3.109-4.572(+)

                  2.203-3.109(++)        <2.203(+++)

胃酶分泌:酶由生物体内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由蛋白质组成。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胃蛋白酶缺乏会引起因食蛋白性食物过多所致消化不良、病后恢复期消化功能减退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恶性贫血等症。
胃蠕动:食物进入胃后,蠕动开始,蠕动是从胃的中部开始,有节律的向幽门方向进行。在人类,胃蠕动的频率约每分钟3次,并需一分钟左右达到幽门。因此,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的蠕动受胃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控制的。胃的蠕动就是把食物进一步加工磨碎,加上胃液的作用,使食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然后分批经幽门排入小肠。食物在胃中被加工的时间并不完全一样,糖类食物比蛋白质食物的加工时间要短,油脂类食物的加工时间最长,所以吃肉和含油多的食物就不容易饥饿。

胃蠕动过缓易引发消化不良、胀气、经常胸腹饱胀,食欲不振等。

胃吸收: 食物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和无机盐等,主要是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的,但当食物经过胃的时候其也能吸收少量水分以及水溶性物质,如钠、钾等,并能快速吸收乙醇(俗称酒精)。成年人在饮用白酒后,多数人面色会很快泛红,说明酒精的吸收不是在小肠内,而是在胃内进行的,因为一般人吃混合性食物的胃排空时间约需4~6h,而饮酒后到面色泛红一般只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小肠蠕动: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3-5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的蠕动通常重叠在节律性分节运动之上,两者经常并存。蠕动的意义在于使分节运动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进,到达一个新肠段,再开始分节运动。小肠蠕动的速度很慢,约1~2cm/s,每个蠕动波只把食糜推进一段短距离(约数cm)后即消失。此外,小肠还有一种传播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它可把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肠末端。有时还可至大肠,其速度为2~25cm/s。在十二指肠与回肠末端常常出现与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食糜可以在这两段内来回移动,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吸收功能:小肠是食物的主要吸收和消化的场所,小肠的吸收主要靠的是小肠壁上面各种的绒毛 , 小肠各个部位吸收的东西是不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吸收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胆盐和无机盐维生素的吸收是在回肠, 小肠主要吸收的有糖类是单糖葡萄糖果糖 ; 蛋白质是氨基酸 ; 脂肪吸收形式是甘油 甘油三脂 游离脂肪酸及胆固醇 ;对无机盐的吸收有钠另外其还具有对负离子的吸收铁的吸收钙的吸收维生素和水的吸收.食物经过小肠后吸收已基本完成, 大肠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肝胆智能检测系统

分析报告单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实际测量值

生物电值

血清球蛋白(A/G)

136 – 149

117.29

260μА/Ω

总胆红素(TBIL)

0.332 – 0.586

0.640

356μА/Ω

碱性磷酸脂酶(ALP)

0.102 – 0.242

0.322

716μА/Ω

血请总胆汁酸(TBA)

0.317 – 0.695

0.645

868μА/Ω

胆红素(DBIL)

0.218 -0.549

0.530

54μА/Ω

基准值对照及说明:

一、血清球蛋白:A/G  

(1)>149,血清球蛋白增高,见于机体免疫机能亢进。肝硬化、肝炎及肝气郁结型胁痛,肝胆湿热型胁痛。

(2)<136,血清球蛋白减低,见于肝胆轻微不适,及肝阴不足型。

二、总胆红素:TBIL     

(1)>0.586,血清中总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及热重湿型黄疸等。

(2)<0.332,血清中总胆红素降低,见于免疫力低下,有肝胆病隐患。

三、碱性磷酸脂酶:ALP    

(1)>0.242,增高,见于肝内和肝外阻塞性黄疸。轻度或中度肝炎及肝胆湿热型胁痛,湿重于热型黄疸等证。

(2)<0.102,减低,见于轻微肝炎的隐患,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

四、血清总胆汁酸:TBA  

(1)>0.695,增高,见于轻度肝炎,轻微阻塞性黄疸,及肝胆温热型等。

(2)<0.317,减低,见于轻度肝胆疾病的隐患,亚健康状态。

五、胆红素: DBIL   

(1)>0.549,阳性,见于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及热重湿型黄疸等。

(2)<0.218,阴性,见于溶血性黄疸,及黄疸阴黄等证。